相反,“显考”一词作为对逝去的父亲的尊称,在起源上,要比“先考”晚一些。
“显考”一词,最早是对逝去的“高祖”的尊称。那么,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用“显考”称呼逝去的父亲的呢?
据考证,元朝以后,人们就开始用“显考”表示对逝去的父亲的尊称了!
第二;“先考”与“显考”在使用范围上有明显不同。
元朝以前,“先考”一词可广泛用于社会各阶层对逝去的父亲的尊称。
元朝以后,普通老百姓多用“先考”,豪门达官显贵仕大夫多用“显考”,“显”为“显赫”之意。
明清以后,对逝去的父亲要称“显考”,必须满足以下条件:
1.逝者没有长辈在世(即没有比逝者辈份更高的人在世);
2.逝者年龄必须年满六十周岁(一个甲子);
3.逝者必须有孙辈在堂(后继有人);
4.逝者享有一定的“功名、俸禄”,德高望重!
四者缺一不可。
可見,“显考”一词,是“身份、能力、家世、身望”的象征,切记不可乱用。
再说其他注意事项:
1.男女称呼不同。
逝者为男性称为“大人”或“老大人”。立给父辈的称为“大人”,立给祖辈的称为“老大人。逝者为女”的称为“孺人”或“老孺人”。立给母亲的称为“孺人”,立给祖辈的称为“老孺人”。
二者之间称谓不同。
3年以内死亡的男性称为新逝先(显)考;3年以上死亡的男性,称“故先(显)考”;女性类推为“新逝先妣;故先祖妣”。
3.辈分称呼不同。
“父辈”称“故先考(妣)”;故“岳考(妣)”
祖辈、曾祖辈、高祖辈,依次称“故祖考、曾祖考、高祖考(妣)”。
4.落款不同。
参照上面的辈份不同,落款也不同,依次称为“孝男、孝女、孝婿;孝孙(女),孝曾孙(女),孝玄孙(女)………”
5.旁系称呼不同。
“伯伯”称“故伯考”,落款“故胞侄”。
“叔叔”称“故叔考”,落款“故胞侄”。
“外婆”称“故外祖妣”,落款“孝外孙(女)”。
“外公”称“故外祖考”,落款“孝外孙”。
“姑父”称“故姑父”,落款“孝内侄”;“姑母”称“故姑母”落款“孝胞侄”。
“姨父”称“故姨父”,落款“孝外侄”;“姨母”称“故姨母”,落款“孝外侄”。
“姐姐”称“故胞姐”,落款“胞弟(妹)”。
“姐夫”称“故姐夫”,落款“内弟(妹)”。
“舅舅”称“故舅考”,落款“孝外侄”;“舅母”称“故舅妣”,落款“孝外侄”。
6.夫妻间称呼不同。
“妻子”立给“丈夫”称“故良人”,落款“荆室”。
“丈夫”立给“妻子”称“故贤妻”,落款为“夫”。
7.朋友间称呼不同。
比自己大的称“故某兄(姐)”,落款“世弟(妹)”;
比自己小的称“故某弟(妹)”,落款“世兄(姐)”
8.师徒称呼不同。
立给已逝的师傅称为“故恩师”,落款“孝门徒”!
………
凡此种种,不一而足。由于中国文化博大精深、地域辽阔,各地语言风俗书写书惯不尽相同,但只要不违反“公序良俗”的原则,都无可厚非。
笔者这里说的是华中部分地区的语言习惯,不当之处,敬请广大读者指正!
(黎朝暉2024年3月23日書於寒舍)
作者简介:黎朝晖,湖北武汉人,业余作者,民俗及民间文化爱好者。
本公众号面向全国长期征稿,来稿请随附作者简介和照片。来稿作者请添加管理员微信:cjz690814,以便发送稿件、发放稿酬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